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方红峰:高中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

方红峰:高中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

来源:搜狐教育  更新时间:2016-08-05 18:50:41 围观:3087

    各位同行下午好,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所做的工作。前面上海老大哥已经“珠玉” 在前,但是上海主要是城市,浙江有大片的农村,这是我们跟上海的不同。接下来我把浙江高考改革的情况跟大家作一个分享。浙江占地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5600万,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60万学生,我们基础教育15年有840万学生。高中阶段浙江省一直保持的是普高和职高对半或者说基本相等,普高是55%,职高是45%。今天下午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普通高中定位的认识,第二是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的基本情况,第三是改革之后浙江省的高中面临的挑战和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工作。


  一、普通高中定位

  首先我们想谈一下对普通高中定位的认识,为什么先谈这个认识,其实我们一致认为高考改革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包括课程改革其实都是手段,这样的手段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或者高考制度改革设计的时候还是要回过头来看看普通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们认为研究普通高中这个时段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到其与前面小学、初中不太相同的地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跟小学、初中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和初中还没有到这个时期,高中学生会形成“三观” 的基本轮廓,大学会逐步稳定下来,所以一个人从大学毕业以后“三观”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不会太大。这个轮廓是在高中阶段形成的,高中是“三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二是高中恰恰又是孩子职业性向分化的关键时期。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所有的课程还要统一学习,高考改革之前高中还有文理之分,有文理之分至少承认到了高中就要分化,其实还不止文理,还包括体育、艺术等更多的分类。这说明我们要承认了到高中阶段孩子的职业性向是分化的。

  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浙江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全面普及,浙江省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国第四个普及的省区。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宣布普及15年教育,普及就是在85%以上。2011年以后我们浙江省高中教育的普及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去年98.5%,所以普及速度很快。高中普及跟没有普及之前,孩子的差别在哪里?这个差别就是,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比原来没有普及之前更加明显。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在强迫所有的孩子学同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可能也没必要。这是第二个我们觉得要思考的。

  第三个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浙江省在2010年已经宣布完成基本工业化,到2020年要实现现代化,到了完成工业化的社会。工业化社会跟农业化社会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农业社会是孩子成年以后就当农民,我们说的“修理地球”。原来农业生产水平低的时候,农业需要的技能不复杂,所以高中不需要考虑太多。到工业化社会以后,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比农业社会要丰富、要分得更细。同时,进入到工业化社会以后,未成年人在成长的历程当中需要回答农业社会不需要回答,但在工业化社会却一定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长大后我从事什么职业” ?这个以前是不需要考虑的,但是现在必须要考虑。

  所以基于这三点分析,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普通高中的定位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因为普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是打基础的教育。其次,高中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原来我们都说是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但是到了这个时代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了,又是工业化的社会,这个时代应该是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个全面有个性发展体现在哪里?我们认为在普通高中阶段应该为孩子作好三个准备:第一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因为有很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第二为接下来接受高等教育做好准备,浙江有接近90%的普高毕业生上大学,毫无疑问的我们要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第三工业化社会的高中阶段可能还要为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我们觉得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如果说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这三个准备,要把这三个准备好,高中毫无疑问的不会再像原来那样齐步走,高中的变化就是选择。

  浙江省作为国家的改革项目,2012年主动地深化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这次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动作就是增加选择性。其中在课程结构上我们做了调整,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方案里面是必修116,毕业学分144,选修就是28学分。浙江2012年深化课改的时候就把必修课程压倒了96学分,限定选修24学分,自由选修24学分,扩大了选修的范围。因为我们认为,116学完之后再大文、大理一分,孩子在高中阶段真正自由选修的是6个学分,其实选择性是不够的,无法体现高中普及以后孩子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所以2012年,我们做了这项调整,而且列到选修课程里面的内容高考不考,而且要求学校开发选修课程,通过这两三年的努力,一般浙江省的一所普通高中都有150门左右的选修课程,现在的高中校长来介绍一周开多少门课的时候,不再是原来的16门课,而是“我们学校有160、170门课”。2012年课程改革为我们做了很好的铺垫,2014年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后我们比较顺利的对接上了,在谈高考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重新思考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的。


  二、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

  其实浙江跟上海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别。浙江的高考招生改革是在国家方案下面根据浙江的实际制定的。一是国家的要求“两依据一参考”,同时要求多元录取。浙江高考招生有四种方式,高校录取有两个权利,一是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第二个对孩子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提出要求。

  四种考试招生方式:第一是统一高考招生。这个是参与学生最多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通俗点就是3加3的方式,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现在的高考其实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6月份的三天考试,而是两种考试的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首先是学业水平考试,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其实有两个水平,我们叫学业考试一,还有学业考试二。学业考试一有13门,传统的9门,加上一门技术,再加上音体美,考试的范围就是必修模块,而且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参加作为毕业条件,浙江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非常严格。学业水平考试一是有13门,统一的是10门;学业考试二只有7门,学生怎么考呢,学生在7门里面选3门就可以了,考试范围主要是选修加一部分必修中比较难的部分。

  学业考试二记入到高考总分,可能跟上海不同的是我们这7门学业考试二跟这7门学业考试一是合在一张试卷上一起考的,比如说物理有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考试,但不是分两次考,是摆在一张试卷上,第一部分水平一,第二部分水平二,同一时间开考。如果你选择水平二,水平一和水平二同时考,你的考试时间会延长半个小时,这一点跟上海不太一样。上海是两个考试分开,我们是合在一起。每年的4月和10月这些科目全科开考,再加上高三那一年的6月语数外开考。7门里面的水平二的考试,我们是3年以内有两次考试机会,同时你的成绩两年内有效。也就是说,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部分,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里面10门全考,水平二里面7门选3门。语文、数学考1次,必修加选修,满分150分,当年当次有效;外语虽然每个孩子都要考,但是跟语文数学不太一样,外语每年是开考两次,一次是在10月份,一次是在6月份,学生也是三年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也是两年有效,跟前面的语文、数学不太一样。浙江考试这6门里面除了外语是用全国试卷以外,其他的科目都是浙江省自己出题,是这样高考和学考相结合的。

  理一理浙江列入高考成绩的750是怎么构成的。第一语文、数学,毕业当年考试,每门150分,跟传统高考一样;第二外语,孩子三年里面有两次考试成绩,选一次最好的成绩,满分是150分;第三就是学考中的选考,7门里面选3门水平二考试,也是有两个有效成绩,选择一个最好的成绩,每门是100分,加起来300分,总分还是750分,这是构成高考的成绩。所以现在浙江的改革之后的“高考”就不是传统意义的高考。浙江的这一届孩子,今年秋季的10月份是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要说高考这个时候也开始了。由于我们是七选三,就有一个等值的问题,这里不多展开了上海已经讲了。我们分析了很多的方法,包括标准分转化等等。等级赋分其实还是表示这个孩子在一次考试中你在人群中的位置而已,先用分数,然后换成等级,然后再换成分数,这样可能老百姓比较好理解。

  如果这个孩子把物理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这个孩子要考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水平一的物理,第二部分是水平二的物理,一次同时考。如果这个孩子高考不选物理,只是考跟毕业有关系的水平一,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只做前面一部分就可以。怎么来赋分呢,比如这次的物理有10万人报名,其中8万孩子把物理作为水平一,即作为毕业考试,还有两万人作为高考科目报名考试。这8万人的考试时间为70分钟,考前面水平一的试卷,时间到了收卷,还有两万人作为高考科目的再考30分钟。

  试卷批下来我们这样处理。水平一的试卷全部拿出来,按照15%、30%、30%、25%这样的比例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我们分ABCDE五等,这是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如果是水平一的话只能一门不及格。剩下两万人是作为高考的,首先看这两万个人里面有没有前面水平一不及格的孩子,假设有一百个孩子不及格,这一百个孩子就淘汰了,作为高考成绩这次记0分,因为前面学业水平考试你都不及格,所以就记0分,剩下19900个孩子,前面的水平一合格了,每个人先给40分,剩下60分我们分20个等级,最前1%最高一级的,比如说给你一个A+,2%和3%给你一个A,如果是A+刚好记100分,如果是A的话记97分,三分一档这样往下降,20个等级,其实加上前面水平一合格的40分共21个等级。假设水平一是合格的,水平2是0分,他还能获得40分。所以七选三的三,成绩是40、43、46这样上去,21个等级分数。如果0分算的话是22个等级分数。

  高校按专业和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范围。浙江有35种组合,高校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这件事情比较麻烦,前面按专业和专业类确定考试科目范围没有问题,我们今年2月28号那一天在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全部公布招生要求,其中30%放弃了,还有70%的高校有要求。被要求的学科最多的是物理,第二是化学,第三是技术,第四是生物,专业要求里面要求考物理最多,考化学是第二,我们做了一个统计,35种组合任何一种组合能够报的专业范围都可以达到70%以上,当然期中理、化、生组合是最高的,能够达到80%多,其他的组合都在70%以上,换言之比原来的能报的范围更广。

  当然填报的范围是有限定的,不同的高校不太一样,原来是统一的,现在是给高校自己定,这个跟以前不太一样。但是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我们允许他提条件,我们要求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必须在孩子高二结束的时候,他们的招生简章里面要有明确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比如这个孩子学业水平考试有一门是C,有的高校提出有低于B的学生就不要了,这个孩子可能就不能报考这所学校了。我们在与高校座谈的时候发现高校对普通高中真的不了解,我们开什么课程、课程内容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我们提出的要求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给高校一年的时间了解情况,高中到底是什么样,他还能提出要求,否则是不能客观要求的。我们每个志愿都是专业加学校构成,孩子可能可以有30个志愿,。高校将不再分批次,一年32万考生考试,录取时可能会按成绩分段填志愿录取。总结一下统一考试录取的方式是:语数外三门统一,另外有3门可选择;语数考一次,其他4科考两次;3门原始分,3门等级分;大学专业有要求,选科和综合评价;志愿是专业优先,不分批次,分段录取。统一高考,概要一下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种考试叫高职提前招生。对象既包括中职学生也包括普高的学生,普高的学生提前招生跟高考没有关系,这只看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职业倾向测试来录取,我们允许孩子一档多投,一个学生可能会被两三个高校的录取,你选择一个高校就可以了。这个比较好做。提前招生我们想尝试一下,真的可以是多所高校录取。

  第三种考试是单独考试招生,这跟普招没有关系,只针对职高学生。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职毕业生升大学的比例要超过50%,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可以升本科院校的,浙江一直认为高素质的技术技术人才只能自己培养。现在很多孩子都去读大学,其实读出来以后企业觉得不满意,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工作,因此,这样的结构调整对浙江省有利,对学生也有利。

  第四种招生方式是三位一体招生。三位是“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一个总分,由高校自己决定如何综合,我们教育厅只要求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50%,中国美院因专业特殊已经降到了30%,这里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了,今年通过三位一体招生,省内高校招了五千名,这些高校都非常满意。优质高校的自主招生要放在高考以后做,很多在浙江的优质高校自主招生现在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来招。所以这个通道又变成了很多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走上优质高校的通道,但是成本比较高,我们全程录像,做了5年下来是零投诉的,家长都没有意见。但是大学招生成本比较高。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浙江有四种招生方式而不是一种,浙江的普高学生四种里面能参加三种,有三条路好走。


  三、基础教育的转轨和挑战

  这些改革对我们去年入学的这一届学生来说,高中变化很大。首先,不分文理;第二,孩子从入学那一天学校就会告诉家长和孩子“将来要选择科目的”;第三,高中三年里面无论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选考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你要知道你什么时候去考试”?第四,选择哪个科目跟专业有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专业,这些事情原来的高一是不需要管的。考试从“套餐”转变为“自助餐”,学生的学习由“补短”转变为了“扬长”。

  这些变化令高中学校更头疼,浙江省整理了12个挑战,其中3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学校能解决的,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跟其他部门一起来解决。还有9个问题是高中学校自己要努力解决的,我们挑了100所高中分了9个组正在研究这些问题。

  挑战一是校长如何合理安排三年的课程。从2012年开始,浙江的学校没有统一的课程表,这次高考改革之后各个学校更加不同了,去年9月份我们收集了58所学校的课程表,我发现没有两所学校课程表是一样。如何安排三年的高中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生源来合理安排,这是个让校长很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浙江省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必修课分层走班,再比如说因为我们考试在4月和10月,今年我们很多的地区发了文件采取在一个学期中间分学段,就是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这是一种非常新的安排。

  挑战二是如何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选三门学科的背后是选专业,其实是在进行职业规划,我们不赞同孩子高一进来就把三门选下来,而是让他们一边修习一边选择,学校必须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就是一个中层的岗位和中层的部门。新的部门成立起来,再培养专职的生涯指导教师,有的地方教育员都配起来。还有,全面推行导师制,一个老师带8到10位学生,从高一带到高三,全面指导学生。我在芬兰考察拍了一张照片,他们的导师一个月会跟学生有一次聚会、聊天,平时也经常接触。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单单地开一门课就可以,它要贯穿高中三年。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做职业体验,有的高中要求学生暑假去采访七个不同专业的人士并写一个采访记录;有的学校会联系医院让学生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是否适合医院工作。

  挑战三就是教学班管理制度。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选课以后一定会打破行政班级,一定不能保持一个班45个孩子都选理化,或者大家都选什么。学生高二开始一定会分开的,分开以后教学班怎么管,比如我就碰到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一个年级12个班,一个教学班里有来自12个班的学生,今天的课上完了,我要布置作业,班长怎么收作业,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不可能跑到12个班去找孩子收作业。在行政班今天谁没有上课教师很清楚,但是走班的时候,这个孩子有没有上课教师不一定很清楚。还有教师的评价,原来是平行分班,教师教的好或不好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但是教学班没有平行的概念,你怎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进行管理,成绩怎么来,学校要对教师评价进行管理该怎么做,这又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来行政班管理的时候都碰不到,现在都要碰到。一旦有走班了以后,教室不够用,如果每个教室都要用起来,孩子就要有储物柜,否则没有这么多教室可以用。教室怎么排,我们教务长也很头疼。现在,我们的探索经验主要是建设教学班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对教师进行增量评价。

  挑战四学校特色与课程体系建设。在我们国家2012年本科招生目录里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 506个专业。高考招生改革以后,有35种组合,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个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组合都做得很好,所以要鼓励各个学校特色发展。每个学校要思考自己学校、老师的情况,做出几条轨道,围绕这些轨道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就不再是文科、理科两条通道,浙江理论上来说有35条通道,虽然最后不可能那么多,但是十几中应该有的,高中课程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

  挑战五就是办学条件的保障。原来一个年级12个班,一般来说10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选课以后就很难保证有10个班的孩子都选物理,可能有6个班的孩子选了物理,这样物理老师就多了出来,也有一些学科老师不够。也可能今年300名孩子选了物理,下一届的只有100名孩子选物理,那物理老师怎么办,学生的选择跟教师专业之间的矛盾就来了,就产生了该怎么调配的问题。即使教室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学校的运营经费、教师的工作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来。行政班上课12个班级12节课,课程改革以后学校三年总的课程量是增加的,但是老师数量没有变,学校怎么去调整,我们都在做一些研究,如我们要鼓励高校学生学双学士学位,高中一位老师只会上一门课的情况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中国算一个,国际上一般一个高中老师要上两三门课。因为孩子的选择波动很大,教师要适应否则无法长久的做下去。所以这些办学条件保障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我们都在做一些研究和探索,我们希望做下来后有一套新的东西,梳理出的9个问题学校在研究,希望最后能出9个文件,如果这9个文件能出下来,我们浙江高中的整个运行体制、制度基本上要重建,所以我现在跟大家交流的很多都是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当然这些挑战也我们实实在在面临的。

  总的来讲,我们觉得到了高中段应该鼓励孩子扬长。浙江初中和小学也动起来,上半年浙江省下发了文件启动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增加义务教育课程的选择性。三段教育,高中是扬长避短,初中是发现孩子的长处,小学就是补短,虽然都是基础教育,但是任务还是不一样的。学校给孩子的选择性上,三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开发大量的校本选修课,主要是让孩子丰富多彩的尝试,培养孩子兴趣,我们要求小学拿出来15%的课时给孩子选择;初中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给孩子有目的的尝试,发现自身的长处,我们要求初中拿出20%的课时给孩子自由选择。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可选择的部分应该是越来越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不会齐步走。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觉得让孩子各美其美,这样的教育是真善美,这样才是好的教育。 谢谢!


上一篇: 复制衡水中学,普通学校在应试教育下最好的选择?

下一篇: 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