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应对中高考改革 专家现场支招

应对中高考改革 专家现场支招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6-11-21 14:26:11 围观:1027

  由成都日报与成都市教育局等联合主办的“立德树人,智慧共享——成都日报教育大讲堂”之首场“名家分享会”,于11月18日、19日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树德实验中学东马棚校区及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连续举行,吸引了近千名教师、家长参加。

  “立德树人,智慧共享——成都日报教育大讲堂”分“校长公开课”“名师公益课”及“名家分享会”三个部分。此前,“校长公开课”“名师公益课”已陆续开讲。首场“名家分享会”邀请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编审熊丙奇担任主讲嘉宾。在11月18日下午及19日上午和下午分别举行的三场讲座中,他围绕“家长应该如何理解中高考改革”“中高考改革后的考试标准将有哪些变化”“怎样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等要点,为我市中学校长、高三年级负责人,以及关心教育发展的家长们分享了第一手资讯,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老师及家长如何应对与培养孩子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为什么改?

  改变“只育分不育人”局面

  培养挖掘学生潜质

  “四川是2018年全面推进新高考,按照时间节点计算的话,现在初二的学生就将面临新高考政策。因此初一、初二以及小学的家长与学生要特别关注新高考,初三学生要时刻注意已推出的相关改革制度。此外,小学的家长们还要注意你的孩子即将面临的新中考。”熊丙奇每场讲座都要详细了解参与的校长、老师及家长主要有哪些年级,进行分别提醒。在他看来,我国中高考改革背景下,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并积极做好心理转变。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中高考改革,熊丙奇认为主要是为了解决三大问题:应试教育、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

  首先是所有人关心的应试教育问题。“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事实上是 喊着推素质教育,踏实做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变成 只育分不育人 。”熊丙奇谈道,这个局面对学生个体与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学生们付出沉重的学习代价,进入大学却发现自己没有了个性与兴趣,甚至身心健康缺失。

  “只有知识而无个性与能力是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优秀人才的。”熊丙奇说,对于国家而言,虽然现在许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从调查显示,中国2014年只有3.8%的学生创业,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毕业生创业人数也极少,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虽提升至6%,但今年的比例却没有很高。“究其原因,在于现在教育过分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熊丙奇对我国GDP构成进行分析表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邮政、交通等产业,是创新价值最高的产业,而我国这一部分产业只在本国GDP中占47%,美国的却高达80%。这需要产业的发展进步,但同时  也有我国现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无法更好地助推企业甚至产业发展进步,甚至出现了“招工难、找工难”的情况。

  怎么改?

  高考新政“两依据一参考”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9月,浙江、上海推出新高考政策。两地新政推行到现在已有两年多,2017年两地将迎来第一届参加新高考的学生。四川也在今年公布新高考政策,从2018年实施。考试怎么改?成都学生可能将面临什么?会出现什么问题?熊丙奇结合自己对浙江、上海改革实践的研究,为学生家长进行政策解读。

  “改革主要为内容改革与录取制度改革两个方面,考生家长需注意录取制度的改革。”熊丙奇谈道,根据国家发布的实施意见,未来的高考将是“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多次考,实行社会化考试改革,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简单来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熊丙奇说,“两依据”指高中统一高考成绩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统一高考成绩是语数外三科的成绩,其中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一次是与语数一起“统考”,一次是在高三时期考试。比如上海的英语考试一次是高三学年上半年1月考,一次是统一高考时间考;浙江则是高三学年下半年10月考,与高考统考一起考。而学业水平考试是指除去语数外的其他科目需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如政、史、地、物、理、化等,成绩纳入高考。“一参考”就是指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 两依据 也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面临新的挑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三加6选3 。”熊丙奇说,“三加6选3”将出现20种科目的组合,对学生来说就是科目选择将变得更多样且关键。

许多家长认为新高考下,语数外三科重要性不同,对此,熊丙奇说:“家长一定要有理性认识。”他解释道,许多家长认为新高考政策推出“不再分文理”,那么“得语文者就得高考”是不对的。此外,有人认为因为文理不分科,今后高考数学难度会降低,但恰恰相反,新高考后数学将变成对所有学生最严重的挑战。还有人认为英语被弱化了,但事实上英语考试被强化了。“两次考试机会的出现,一定有人会去刷分。除非你考满分,否则就算我第一次考了140分,我还会再复习争取考145分,这也使得大家英语分数总体提升,英语学习被强化了。”

  注意什么?

  自主选科关注兴趣方向

  科目选择需要长远目光

  对于“6选3”方面,熊丙奇认为这的确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能根据兴趣选科目,但根据浙江、上海的经验来看,这里面有一些问题需要家长学生注意。

  “新高考显示 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已不再是空话。”熊丙奇说,现在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他们已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但新高考政策下,学生要自主选科,就要从高一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方向,因为高中科目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未来对大学专业的选择。

  熊丙奇说,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到考试制度改革与大学招生制度改革之间的联系。现在许多省市已经取消了一二批次的录取,上大学选专业就会非常重要,意味着孩子需要在高中就找到兴趣方向选择适合科目,并兼具相应实力。这就需要家长的观念转变:从关注孩子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未来。

  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关注孩子未来”不是“替孩子选择未来”。熊丙奇说:“家长关注孩子未来时,一定要发现或培养其兴趣,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发展道路。新考试制度背景下,学生家长要有对学校去标签化的意识转变。”

  “家长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政策,帮助孩子对未来进行选择。”对于哪些政策值得关注,熊丙奇介绍道,首先就是中高考加分将逐渐取消,那么有特长的学生可能要走以下几个渠道。艺术特长生可选择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与参加艺考;体育类特长生可选择高校高水平体育团队招生和体院招生;学科特长生可多关注高校自主招生等。

  “此外,家长要敏感地知道,取消批次录取的改革将对孩子今后是否选择复读有影响。高考志愿填报制度的改革与分类考试等问题都是对孩子的未来选择时需要注意的。如何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将成为今后教育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熊丙奇说。

  学校、教师怎么办?

  “生涯规划教育”很关键

  逐步调整教育教学方式

  本次名家分享会上,熊丙奇也对在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及老师如何应对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科目的选择推动“走班制”的出现,而“走班制”除了需要对教育教学模式在制度层面进行调整外,还应有“硬件”方面的提升改造。“相关部门需调研当地所有学校情况,从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及学校建设等方面入手,增加相关资源资金的投入,打造一个适合进行 走班制 的学习环境。”熊丙奇说。

  此外,学校要启动并深入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相关师资力量,开发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收集、识别信息能力,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等能力。一线教师们也要坚守教育的底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

  “高校招生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还未进入大学的学生了解大学各专业究竟是在上什么。”熊丙奇说。

  熊丙奇观点语录

“家长要从关注孩子分数转为关注孩子未来。”

“不要认为孩子能够以一个模式培养出来。”

“成绩需要孩子自己多关注。”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有助于孩子学习进步。”

“成为合格的 人 的基础上,才能做一个合格的 人才 。”

“知识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只能起到5%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经验与能力。”

  熊丙奇给家长支招

家长需关注孩子“3”大方面培养:

1、个性(鼓励孩子拥有对问题的看法)

2、兴趣(不能盲目培养,要看孩子对其执着程度)

3、责任心(有责任心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质) 

  家长需注重对孩子“6”大能力打造

1、自主学习能力(为孩子上大学出社会打下基础)

2、思维能力(中高考作文、自主招生等都重视考查此能力)

3、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的关键)

4、沟通能力(孩子生活学习最不可缺失的能力)

5、表达能力(优秀的想法需要表达出来)

6、孩子心理健康(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合格优秀人才的基础)

上一篇: 广东高考改革“承前启后年”

下一篇: 2016年高考全国I卷各学科试卷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