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王彬:新高考切忌陷入“旧思维”的怪圈

王彬:新高考切忌陷入“旧思维”的怪圈

来源:荆楚网  更新时间:2016-12-05 09:06:57 围观:1257

作为全国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浙江2014年启动的高考改革将在2017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近日,浙江10月学考选考成绩公布,对2017年的浙江考生来说,这是他们最早知道的一部分高考成绩。与此同时,一篇名为《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的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家长、老师纷纷加入到争论之中。 

从浙江上海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一个基本的逻辑出发点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现在,浙江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逐渐变成现实,可现实所映射的不仅是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大的压力、更沉重的师生负担。

新高考改革的逻辑出发点没错,增加学生选择权本身也是为了分散传统高考给学生带来的那种压力,给师生减负。可实际操作中怎么又成了给师生增加更多的压力?其实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要从现实的变化与思维关系上去考虑,最终,板子就得打在“思维没有跟上现实”的问题上。

也就是说,虽然新高考改革让高考的现实改变了,但关于高考的思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一些高中仍持有逢考必选、追逐满分高分、过度追求升学率这样的“传统思维”,是在用对待传统高考的架势对待新高考的每一次考试,骨子里还是“高压学习,苛刻成绩”那一套。动不动就搞全面停课和集中应考,其本质仍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学要求,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新高考改革的实质用意。如果仍持有这种思维,传递到师生那里,岂不是把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而不是所期待的那种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的状态,这显然有违初衷了。

还有,面对新高考的压力,也得辩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的批评。因为有些压力是额外附加的,但有些压力也确实是在新高考改革中所必须要承受的。就拿学生的抱怨来说,一些学生觉得高一就要选择选考科目,进入高考“备战”,在迷茫中会感到突如其来的压力。其实,早早的选科目,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学科更有倾向性,兴趣能打实,未来的专业选择也会逐渐明了,会缓解填志愿时的无措和未来的迷茫。

换句话说,就是今天的“小迷茫”是为了给明天的“大迷茫”解忧。新高考改革给学生的合理压力带来的是明天更好的选择。所以,不要在这方面陷入“高一高二积累,高三冲刺”和“拼尽全力备战高考”的传统思维误区,更应该分清主次,看的长远些,学会主动适应,甚至是为其改变。

其实,“新高考”作为一个新事物,其逐渐推进的现实也随之带来了一种新思维。高考次数增多,学生选择权增加的现实就带有“淡化成绩,坦然面对高考”的新思维,实质是人性化的追求公平。这新思维不仅与改革的初衷相关联,更契合科学理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思维下,不仅会更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真正通过考试得到锻炼提升,更让教育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需求。

当然,改革之初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因为要学会找问题。而现在,首先就要看得见现实中新思维存在“短板”的问题。目前,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方需要尽早接受改革带来的新思维,抛弃那些“传统思维”,让思维跟的上现实状况,达到一种实际的平衡点,改革才能行之有效的推进下去,高考的公平公正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才有保证。否则,思维与现实的分离,必定是改革的障碍。最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新高考改革”我们为什么出发。


上一篇: 北大附中的改革

下一篇: 招生专家赵琦详解高考招生: 让自主招生为名校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