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市政协委员畅谈高考改革 称发散思维更易得分

市政协委员畅谈高考改革 称发散思维更易得分

作者: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7-01-11 09:52:13 围观:3666

  丁委员向打来咨询电话的考生家长列举了高考改革的诸多好处。“上海的211高校都加入了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这使得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不再唯分数论了,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可以不用天天在家里刷题,获得更多的机会。”

  丁光宏认为,如果学生报考211高校的综合评价,社会实践就显得很重要。在他看来,同样的社会实践完成的质量可能是不一样的。譬如同样是捡废品,有的学生会关注如何高效回收,如何减少二次污染,说不定也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今日12时,市人大代表、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主任厉明与读者互动城市交通话题。

  “丁委员,你觉得今年的高考改革成功吗?”“不知道对于高中生来说,社会实践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加分吗?”……今年是高考改革开始实行的第一年,首次采取了3+3模式,不分文理。

  昨天是本报开通两会热线的第一天,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抵达了青年报社,就教育话题与市民开展互动。从12点起至13点的一个小时接线过程中,热线电话十分火爆。丁光宏对咨询的家长给予了耐心的答复,平复他们焦虑的心情。“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机会和机遇同在。”

  高考改革

  家长心里没底很焦虑

  委员:善用社会实践 有挑战但机遇更大

  “丁委员,我孩子这一届考生很辛苦,家长和考生也很困惑。”中午12点未到,考生家长张女士就迫不及待地打来了咨询电话。

  丁委员拥有丰富的高考招生经验,对高考改革也有深入的见地。感受到了话筒那头焦虑的气氛,他不急着回答,而是循循善诱地反向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高考不改革会是什么情况?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过去了40年,这些年来,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社会都有改革的渴望。面临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少家长和老师可能心里没底,焦虑是难免的。”

  丁委员向张女士列举了高考改革的诸多好处。“上海实施高考改革后,上海的211高校都加入了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这使得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不再唯分数论了,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可以不用天天在家里刷题,获得更多的机会。因此,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接下来,丁委员继续安抚张女士,希望她把握高考“3+3”模式要点,如果是走高考选拔渠道的,就尽可能把每一门科目考好。如果要参加综合评价的,就要根据各个高校选拔的不同方式和要求早作准备。如果是打算考高职的话,学生的负担就更轻了。“现在的路线是多元化选拔人才。作为学生不能什么都想要,也许以前是大学毕业找工作才去选择。但现在他们要从高考就开始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懂得权衡。选择也是一种能力。”

  从今年开始,本市高考外语考试首次实行一年两考,除笔试外,高考外语考试还首次增加听说测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对外语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丁委员的回答是,“原来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但现在有了听说读写,更加符合语言的教育规律了。”

  因为热线占线太厉害,陆小姐打了多次电话才打通。她的问题是,“自主招生中,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具体招生时怎么使用社会实践报告?”

  丁光宏认为,如果学生报考211高校的综合评价,社会实践就显得很重要。“至于如何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每个学校不太一样。在各高校公布的方案中,大部分学校在面试阶段会充分利用这份报告了解学生高中三年的历程。高校测试(主要是考官阅读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生入学申请和面试)权重在综合评价录取中要占30%。”

  陆小姐继续请教委员,“社会实践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是没难度的捡垃圾,有的需要动脑筋写报告。那么如何评估实践质量呢?”

  在丁委员看来,同样的社会实践完成的质量可能是不一样的。譬如同样是捡垃圾,有的学生会关注如何高效回收,如何减少二次污染,继而有一些思考和想法,说不定也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出国留学

  是刷题还是刷眼界?

  委员:国内读书并非暗无天日,出国留学也未必成才

  “是丁委员吗?我有许多问题要问你。”昨天,一名初中女生的妈妈陈女士拨通了本报的“两会热线”,连珠炮式地问了许多问题,大有“霸占”热线的态势。

  陈女士表示,尽管复旦大学是女儿未来努力的目标,但看到周围亲朋好友纷纷把孩子送出国,她也忍不住了。“我身边朋友们的观点是‘国内的大学再好,也不如到国外镀金’。”

  面对这位忧心忡忡的望女成凤的家长,丁委员先不急着回答,而是反问她,“请问你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延续后代,将她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丁委员没有就事论事地劝导,“我们中国人讲孝道,在西方却没有孝道这一说法,部分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悖。我们的小孩如果初中或者高中就远离父母,接受完全不同的理念的熏陶,对家庭、对父母、对孩子自己未必是件好事。”

  “至于你说的什么叫好大学?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一所学校的国际地位和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和它所在国家的世界地位成正相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清华的一个国际排名已经排到世界前十了。我们不妨画一个趋势图,相信中国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地位还会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出国的学生数量和回国的几乎持平。美国对外国留学生找工作设置了很多障碍,又是抽签,又是摇号。想要留下来并非易事,要想突破天花板那就更难。”

  在热线里,丁委员建议这位焦虑的家长能将目光放长远。“你的孩子现在十四五岁,距离人生最黄金的35岁~40岁的年龄还有20多年。相信再过20多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美国可以相提并论。个人觉得,在国内读书不是暗无天日的,没有中国优秀的高等教育,哪来的中国经济腾飞?学生也未必一定要读复旦或者北大清华才算成才。”

  陈女士还提出,自己和先生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我先生为女儿买了很多复习题,希望她认真在家刷题。我则希望带她参加各类活动。因为教育理念不合,我们经常会发生争执。”

  丁光宏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是非此即彼,教育孩子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不是一见病人就马上开药,先要诊断。先观察孩子有何特长和天赋,这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至于孩子成绩上不去,首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再对症下药。如果发现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着重在这方面下功夫。

  “你们夫妇两个人教育方法都有欠缺。我做了那么多年教育,还没看到仅仅刷题就能把成绩刷好的。至于你说的到处开阔眼界的做法很好,但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按照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来。时间有限,不能什么都涉猎,什么都不精。在教育时间安排上要做好顶层设计。”丁光宏建议。


上一篇: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专业解答 21个热点问题

下一篇: 浙江新高考录取带来五大改变 家长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