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改革前沿 > 江苏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组织结构变了,参与教师多了

江苏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组织结构变了,参与教师多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19 09:41:38 围观:467

虽然新方案的总分值、录取划线方式等环节还未最终落实,但总体框架、改革方向和主要变化已经明朗。

高考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推动高等教育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而且会带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调整。我很庆幸,能有机会亲历并参与这场期待已久的高考改革。现在,离新高考实施还有两年的时间,我们该如何积极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

    “行政班+走班制”成为常态

新方案采取“3+3”模式,语数外3门必考、选考科目“6选3”,这种模式下选考科目理论上存在20种组合可能。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好特长?我们提出了“行政班+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形式。以语数外为分层基础,组建行政班,以“6选3”的“3”设置分层课程,实施走班选课。

这种方式相比较“全口径”的走班制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班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传统优势,强化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另一方面,实现一个人或一个小组一张课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相配套的是,进一步加大对课程的开发。真正将课程的设置权还给学校,将课程的开发权还给教师,将课程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推动由改革课程入手的学校转型、制度重建和区域教育转型发展。

    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中来

新高考背景下文理不分、一年两考、学测扩容等变化,需要教师去寻找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个别化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一线学校、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让他们正确解读新高考、积极应对新高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这场教育改革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引导教师转型,激发教师服务学生成长的内在自觉。新高考不仅是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重大变革,更会倒逼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转变。让教师们深刻理解改革的初衷,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理念问题,进而提升内生力。

教师的学科素养、专业水平决定了课程课堂建设的高度、深度和效度,是区域性有效应对新高考的决定性要素。要系统建构教师专业提升体系,让教师有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和更可选择的成长平台。通过完善机制,建立正确导向,激发教师群体的内在自觉。

    为新高中教育作好准备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高中作出适应性改变,还需要与其他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贯通衔接。我们配套实施中考改革,进一步优化中考方案,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全省率先启动艺术进中考工作。按照“分数+等级”的指导思想,音乐美术各5分共10分纳入中考总分,日常的艺术素质测评以等级计分,倒逼学生艺术素养的稳步提升,及早应对新高考体育艺术进“小高考”的要求。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规划高中三年学业。引导他们理性选择选考科目。既综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又考量学校的师资力量分布和传统强势科目,尽最大努力缩小甚至消除学科“短板”。引导他们科学分配学习时间。高中三年要面对“小高考”13门科目、高考6门科目。让他们做到系统处理高三年级与其他年级、薄弱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关系,把握好“课程重点在高一、自主选科在高二、复习攻坚在高三”的特点,寻找各个年级、各个科目的平衡点,做到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精准发力。

引导他们合理统筹参考次数。“小高考”科目和英语口语听力“一年两考”,避免了“一考定终身”,但也可能产生“刷分催化剂”的副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做到不盲目不跟风参考,而是准备充分再参考,要抑制部分学生反复考、多次考的冲动。


上一篇: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课程教学丰富了 学生选择更多了

下一篇: 四川攀枝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董之云:新起点有了,新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