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周千红:走班教学新规尺

周千红:走班教学新规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22 18:04:58 围观:1520

 2014年9月,浙江省试点高考改革,省内学校大多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存的管理制度。走班教学必然带来教学关系、同伴关系、管理关系的重组。关系重组,必须定位问题,再由问题寻找稳妥方法。

适应走班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学管理问题,行政班学生分散在不同学科教室学习,原有的以班主任作为管理支点,具有固定场所和固定学生的管理模式效率下降。那么,过程管理模式如何刷新?二是教学评价问题,原有的行政班模式,同班同学对比是学生评价自己的尺规,而对教师来说,不同行政班对比及与不同教师同伴班级的对比,成为教师衡量自己教学过程的重要尺度。而现在,这些习以为常的标尺不再固定,教学评价问题又如何解决?

走班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教学过程。学校教师的记分册和开办的国际文凭高中课程(IBDP)的教学管理给了我们启发。效实中学的许多学科组有记载学生平时表现的记分册,比如,外语组记载每天背诵过关情况的“小本本”,数学组的学生作业订正签名的记录本等。国际文凭高中课程非常重视平时表现的记录和打分,平时学习表现及时记入管理平台,学习过程评价占学科总成绩的比例很高。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最终取得好成绩。

实践要落地,规尺要先行。2014年12月学校制定了《学生学科成绩评价方案》,启动学生学科成绩的评价改革,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学科成绩评价体系,做到学习过程与学习测试成绩并重。学生学科成绩由阶段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在过程性评价成绩权重不低于40%的前提下,各学科组可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在学期开始前制定过程性评价成绩和阶段考试成绩的权重,除音体美技术学科外,其他学科的过程性评价成绩由课堂表现评价(权重25%)、作业表现评价(权重50%)和学科活动表现评价(权重25%)三部分组成。同时,我校中国化、校本化地运用国外走班教学管理软件系统,以适应自身教学管理改革需求。现在,教师只需在课后,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以前必须要在记分册中记录的成绩。校内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只要登录管理软件,就能查询到学生每天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在期末和期中,根据预先各学科组设定的权重,平台中会自动生成学科的阶段成绩,并向家长和学生发送成绩单。这些记录为“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学业水平评价写实材料。

如果说关注过程是首要问题,那么,教学评价如何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则是关键问题。教学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原有的基础、观察与“以前的自己”的增量变化,只有把“学生发展性”作为根本,才是有意义的评价。学生学科水平某阶段进步了没有,可以参考学生该阶段的增量变化值;教师学科教学某阶段进步了没有,可以参考该阶段教学班每一个学生的增量变化之总和。2014年12月,学校实施《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方案》,将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群体内转化为5等第制和21等第制,然后用个体内差异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前后阶段的学业水平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动态发展。这种方法,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在年级中的学科横向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合理选择选考的科目。同时,纵向的变化又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水平变化,起到以评促学的效果。我校利用5等第法,设置了教学效果的“均量值”数据,实施教学班评价。前后两个阶段的均量值的增量越大,进步越显著。

教学管理者要关注远方的前景,更要清楚身边的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就是为了离远方的前景近一些更近一些。我们在选择性学习的大环境中,寻找“关注过程和发展评价”新规尺,为的是始终践履我校“求适务实”的教育理想,让教育一直朝向明亮的前方。


上一篇: 课堂教育要合唱不要独唱

下一篇: 北京一零一中学课程平台观察